English

历史的形象展示

2000-05-11 来源:光明日报 王蒙 我有话说

归根结底,一切知识、理论、判断都来自历史,来自人类实践和认识的漫长过程;而一切事业、现实、奋斗也都已经或正在变成历史,变成人类历史长河里的一段流程。就是说,世上万物包括学问的根本结构根本性质根本存在形式都是历史的。

特别是中国,中国最与众不同的也是最骄傲的,在于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绵延五千年而从未中断其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从未中断其文化传承(固然中间有许多曲折乃至劫难)的现实存在。说国情,不了解历史上哪儿了解国情去?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就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而不了解中国国情也就不可能在中国做成什么事情,只能是空有雄心壮志和满腹经纶而碰壁连连,饮恨终身。说深度,没有历史感,不了解一件事物的来龙去脉,上哪儿找深度去?不了解历史、没有深度的学问与创造,不过是信口开河,起哄一时,乃至欺世盗名于一时罢了。

身为中国的一个读书写字之人,我深感自己的历史知识的贫乏、凌乱、及堆满各种张冠李戴、郢书燕说的错讹。我一直希望能坐下来读读史。历史的记载有时化为极简约的文字,从这些平静的文字上几乎看不出太多的感情色彩和直观印象,而简约的文字集合起来以后,变成浩如烟海的文字信息。当真面对着这洋洋大观的史籍,便又产生了望洋兴叹的畏惧与退缩。

与此同时,当我们面对各地保管的与新出土的国宝文物时,也常常感到自己历史知识的不足,不能把美丽迷人的文物置放到生动的历史背景中去,不能深刻地从历史文物中汲取养料,理解不了文物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多少人在参观文物的时候是在看热闹,而辜负了这些文物与解说呀。

这样,当我看到由朱大渭担任主编,李学勤担任名誉主编的《中国通史图说》的时候就感到非常满意。这本书既有简明扼要严谨切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叙述,又有许多生动直观的图片,读之极富趣味而又教益匪浅。如在第三卷关于秦代建筑一节,附了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模型、鸟兽纹瓦当、云纹瓦当、凤纹空心砖、龙纹空心砖、太阳纹砖、阿房宫遗址、圆桶开建筑构件、方形浅圆窝铜建筑构件、方形圆孔铜建筑构件等图片,直给人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习以为常却也是习焉不察的命题,例如说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说秦砖汉瓦最为可观,如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说得多了,愈是没有质疑的命题似乎愈是没有具体的内容了。而读了此书的这一段,文配图,一下子就激发了我们的自豪感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

再如此书第四卷讲到魏晋南北朝的官制,附了许多当时的官印。其中有三国曹魏武猛校尉之印,有三国曹魏部曲将印,有三国曹魏扬威将军章,有三国蜀汉镇远将军章,有三国蜀汉牙门将印章,有三国蜀汉武猛中郎将印,有三国蜀汉抚戎司马印……雄劲苍莽,读之心怦怦然。本来各种官制的叙述有时是相当沉闷的,如果不是写博士论文或者新编历史剧,我几乎想不出今人包括不可救药的官迷热心于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官制的道理,但是有了这些附图,你甚至能想像到那些文武百官的威风与权势——当然也包括风险,更获得了许多有用的知识,至少写起文章来能少些“硬伤”,可惜的是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些文章中某一类历史知识上的硬伤实在不少。

我们还可以举此书第八卷讲明朝的民族关系一段为例。书中讲到明成祖鉴于元代把各族人分为四等导致民族矛盾尖锐致使自己灭亡的教训,强调“华夷一家”。附有“华夷译语”书影和朱元璋应西宁僧人请求为当地蒙古族人题写的“瞿昙寺”扁额和该寺照片。书中的新疆喀什艾提卡尔(现名艾提尔寺)的照片是我所熟悉的,与现今面貌无异。书中的回教保护碑和阿拉伯文带座香炉图都令人难忘。尤其是书中大量明代与乌斯藏(即现今西藏)有关的图片,其重要性与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历史本来是直观的生动的甚至有时是相当戏剧化的,历史的原型是生活,而生活当然是“多媒体”的,是作用于人的一切感知器官和大脑的。为了记载和传播的需要,历史主要是靠文字来记录的。此书尝试着突破一点文字的局限性,集文字与文物的图片于一道,果然大大加强了中国通史的可感受性可读性与可欣赏性。我觉得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极有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